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福祉日益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燕赵儿女,砥砺奋进、阔步向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凝心聚力,奋发进。缁崦裆髁煊蚓〉昧讼灾尚。
一、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力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环境和创新活力持续向好。
(一)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坚持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研发队伍逐年壮大,研发投入总量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2022年,全省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5.8万人,比1996年增加23.1万人,是1996年的9.6倍,年均增长9.1%;研发投入总量达到848.9亿元,比1996年增加839.3亿元,是1996年的88.4倍,年均增长18.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2%,比1996年提高1.72个百分点。
(二)强力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2022年,全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07.0亿元,是2000年的39.6倍,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4.9%,比2000年提高16.9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迅猛。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4年的8923家增加到2023年的11.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825家增加到2023年的1.4万家。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4%,比2013年提高9.6个百分点。
(三)科技研究成果丰硕
产学研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全省建成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87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3家、重点实验室367家。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全省高新区总数达到2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5家;孵化器数量达193家,其中国家级47家;众创空间299家,其中国家级112家。专利授权量成倍增长。2023年,全省各种专利授权量9.2万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2023年,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61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89.9亿元,比2012年增长47.4倍,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深化科教兴冀、人才强冀战略,全省教育事业进入发展环境最好、速度最快、取得成效最显著的时期。
(一)学前教育迅速发展
2023年,全省幼儿园总数1.8万所,是1978年的2.2倍。在园幼儿199.4万人,是1978年的3.3倍。2023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数为6014所,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2年的95.2%提升到98.1%,保障了适龄青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23年,全省共有1.13万所小学,在校学生653.2万人,是1949年的2.9倍;小学专任教师40.6万人,是1949年的7.3倍。普通中学2525所,是1949年的51倍;中学在校生333.3万人,是1949年的158.7倍;中学专任教师24.5万人,是1949年的245倍。
(三)现代职业教育水平提质增效
现代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2023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28所,是1949年的5.1倍;在校生89.2万人,是1949年的52.5倍;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5.8万人,是1978年的12.1倍。
(四)高等教育体系快速发展
2023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是1949年的43倍。高等教育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84.0万人,是1949年的920倍;高等教育专任教师9.9万人,是1978年的12.7倍,其中高等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7.3万人,比2012年增加3.5万人,增长92.1%。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文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文化供给的持续发力,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81个、文化馆182个,建设图书馆分馆1704个、文化馆分馆974个。
(二)公共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2023年,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举办培训班、讲座、展览共1.7万场次,比2012年增长6倍多,年均增长20.0%;各类培训班、讲座、展览参加人次1199.2万,比2012年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22.1%。
(三)文物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点推进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区段文物本体保护工作。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6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32个;全省博物馆总数296家,国有馆藏文物140多万件,共举办展览1500余次,接待观众3948万人次。
(四)新闻出版业取得长足进步
2023年,全省出版图书10830种,总印数由1949年的3.0万册增加到3.7亿册。报纸、期刊分别出版56种和217种,总印数分别由1978年的1.5亿份、900万册增加到9.7亿份、3100万册,是1978年的6.4倍和3.4倍。
(五)广播电视业欣欣向荣
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12家广播电视台、147家融媒体中心,短波广播发射台25座,调频、电视发射台169座,微波实有站34座。全省广播节目188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99.83%,电视节目185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99.88%。
四、卫生事业稳步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水平逐年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保障机制日渐完善。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9.3万个,是1949年的58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3.4万张,是1949年的66.8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64.5万人,是1978年的6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0万人,是1978年的5.3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9人,是1978年的3.6倍;每千人口床位7.2张,是1978年的4.1倍。
(二)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规模不断壮大
2023年,全省8个国家级、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推进,2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20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3所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快建设。“优质服务基层行”走深走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91.3%,创建社区医院183家。2023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2.95亿人次,比2012年增加2246.93万人次。
(三)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健康河北”深入推进,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2023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为78.6岁,比1990年增加6.9岁。2023年,累计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6家、新生儿救治中心179家,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21.5/10万下降到6.4/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9.9‰下降到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2年的12.0‰下降到3.3‰。
五、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社会保障取得了显著进步,范围越来越大,待遇越来越高,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
(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全省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扩大。2023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27.3万人,比2012年增加192.7万人,增长5.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49.8万人,比2012年增加837.2万人,增长75.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153.5万人,比2012年增加458.7万人,增长66.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15.2万人,比2012年增加313.4万人,增长62.5%。
(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全省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996家,床位24.8万张,比2012年增加6.5万张,增长35.5%,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908家,比2012年增加83家,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32家,比2012年增加24家。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3.8万人,比2012年减少63.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47.9万人,比2012年减少60万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达757.6元/人月,比2012年增加422.6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达569.6元/人月,比2012年增加415.7元/人月。
六、体育事业长足发展
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冬奥效应持续显现,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竞技体育再创佳绩
1984年至今,河北省共参加了11届奥运会,派出运动员124人次,共获得18金14银11铜。特别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河北运动员夺得4金1银1铜,金牌数量位列全国第六;巴黎残奥会,运动员获得13金10银8铜的优异成绩,在多个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后奥运群众性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聚焦后奥运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和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投用41个公共体育场管,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3.7万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1平方米,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冰雪运动会,以“健康河北 欢乐冰雪”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冰雪赛事活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实现了“30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2023年,共有108.6万人获得大众滑雪(冰)等级标准证书,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
(三)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构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通过承办赛事,创建高等级体育旅游度假区等措施,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2022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006.7亿元,比2021年增长8.0%,2018-2022年年均增速为18.8%。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省社会事业成果辉煌,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展望未来,河北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奋斗、开拓进。涌旖ㄉ杈们渴、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力量。